镜头,在追梦中闪光

镜头,在追梦中闪光
 
□苏兆德
 
 
 
         这位老同志,齐整的中山装,头发梳得光溜,中分后背样式,肩头总是挎着个相机包……也许你很眼熟,这不就是小时候经常到村里、到学校给我们照相的老师吗?!
 
       在多年前还不够发达的平舆县,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,只要有想照相的时候,就有他的身影。无论贫穷与富贵,他都是一样对待镜头里的人,每一次选好景、排完座位后,都在大家前面讲一些让大家高兴地话,把大家逗得呵呵笑,又不忘提醒你别笑得太得意,相片露出豁牙就不好看了。
 
        他就是谢君中,1945年10月出生于平舆县射桥镇一位贫苦农民的家庭里。兄妹五个他排行老大,14岁上初中,毕业后,就跟着一位开照相馆的老师学习照相,老师看他很精明,悟性也好,就欣然同意接收了他。开始老师先从理论上教他照相的规则和方法,怎样选景,怎么调焦,怎样拍照,怎样洗相,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。他很虚心,边学边实践,很快掌握了照相的各项技能和要领,慢慢地由生疏到熟练,得心应手,老师也很器重他,有时顾不过来,就让小谢和另外一个学徒董新生学着干,他俩互相配合,任务完成得很好,老师非常满意。
 
 
        六十年代初期,全县照相馆就没有几家,万冢照相馆是其中的一家,也是黑白照相,手工着色,根本没有什么彩照。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,又加上照相馆只有万冢一家,所以生意很红火,前来照相的顾客络绎不绝,有的外乡人想拍个结婚照留个纪念,跑几十里地也来照相,虽然洗一张照片几角钱,可业务量大,收入也很可观。
 


上图为谢君中老师
 
尝试,开个照相馆
 
 
 
       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,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欲也越来越高,每逢喜庆大事,都想拍个照片留个纪念,这就更增加了业务量,同时收入也逐年增加,生意也越来越好。于是,看到这些,谢君中想自己办个照相馆,开展照相业务。他把自己的想法给父亲讲了,父亲觉得他还年轻,没有经验,又怕对不起老师,让老师看不起,一直很犹豫。1969年,他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漯河偃城有照相馆的一部旧相机要出售,价格在300元左右。当时家里没有钱,父亲就向亲戚朋友借了300元钱,谢君中便从平舆坐车到驻马店,又从驻马店转车到漯河偃城,辗转二百多里路,经过协商,连相机、布景、三角架、修相盒,总共290多元,买了以后,兜里还剩下几元钱了,他饭没舍得吃,又从偃城搭车返回驻马店。
 
       到了驻马店,兜里只剩下八角钱了,从驻马店到平舆车费是一块四角五分钱。想来想去,他决定咬咬牙,不坐车步行回家。于是,他扛着三角架,背着布景、照相机和修相盒,开始了120里长途跋涉。身上背着四五十斤重的东西,又累又饿,举步艰难,他走走歇歇,歇歇走走,渴了就在路边沟里捧点水渴,饿了就到路边掐点野菜吃,这兜里的8角钱,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花的,走了两个多钟头,才走到水屯东的王化寺。
 
       父亲在家不放心,就借了一辆自行车,让二妹骑车去接他,当二妹走到王化寺看到哥哥身上背的、肩上扛的,像个要饭花子一样,步履艰难地走在路上,心里难过极了,见到哥哥竟放声大哭起来。君中劝妹妹说:“这相机设备都买回来了,别哭了,马上回去咱就可以开馆照相挣钱了,应该高兴才是。”经君中这么一说,妹妹不哭了,心里又恢复了平静,脸上又露出了笑容。兄妹俩带着照相器材,骑车赶回了射桥老家。经过一番筹备,一家新的照相馆在射桥集开业了。
 
 

(原平舆二中大门北侧海燕照相馆)
 
 
 
 
海燕,就是要飞翔
 
 
 
        俗话说“万事开头难”,照相馆虽说开起来了,可洗相、冲洗胶卷、定影、放大设备还不齐全,还需要资金,又借了一笔钱购买了各项设备。刚开业不久,就有人捣乱,谢君中把照相馆从射桥集搬迁到东和店镇,在那里开始了新的营生,租了两间门面房,挂牌开张了。开业以后,生意也很不错,但由于历史原因,谢君中又从东和店镇搬迁到万金店集,干了三年,生意也不太好。主要是群众经济困难,没钱照相,就想着把照相馆从乡下迁到县城,当时县城还没有一家照相馆,1979年9月1日,海燕照相馆又正式挂牌。店名取名“海燕”,喻意就是它要像海燕那样,经得住狂风暴雨的吹打,雷电的袭击,只要克服重重困难,不怕挫折和失败,总会有一天展翅飞翔的。
 
      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以后,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要实行改革开放,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允许群众和市民进城经商做生意,开店经营,搞自由市场,发展经济。这样有了市场开放的绿灯开道,谢君中如鱼得水,胆子也大了,信心也足了便在平舆县城开始租房、建房,扩大门店,设立分店,添置照相设备,增加业务范围。
 
 
 
(谢君中老师与平舆县诗词学会顾问徐子龙合影)
 
       1987年,随着人们对照相艺术的要求不断提高,开始由原来的黑白照相,向彩色照相过渡。后来又推出了数码照相。当时,全县城没有一家能开展彩扩相的,照了以后,还要把胶卷寄到广州或北京冲印,这样往返就得一个多月时间才能洗好,很不方便,价钱又很高,业务也很难开展。
 
      为了解决彩照扩印难的问题,1992年他投资五万多元从上海买回了一台天马912彩扩机,解决了本县彩照不能扩印的问题,这样以来,照相业务量大大增加,生意日渐红火起来。彩扩冲印问题解决了,但只能冲印1寸、2寸、5寸,最大只能冲印7寸的,再大一点的照片就得到郑州或驻马店扩印。1994年他又投资15万元从广州购买了一台麦氏350彩扩机。
 
       2000年他又投资20多万元购买了日本富士,若日士彩扩机,彻底解决了大尺寸照片不能扩印的问题。如今他开办四个门店,其中两个都有彩扩机,儿子、媳妇、女儿及女婿各有门店,有专车5辆,同时还增加了店外经营,承揽婚纱拍照、全家福、外地实景拍照,制作结婚、生日纪念相册等项业务,以满足人们对照相艺术的要求。
 
 
 
摄影,毕生所爱
 
 
 
        50多年来,他与相机为伴,以摄影为责,以服务群众为宗旨,矢志不渝地追逐着他的照相梦。他常说,我开照相馆并不是专为了挣钱牟利,而是为了给人们的精神、文化生活提供一些资料,让人们记住乡愁,不忘初心,砥砺前进,同时也是为了记录下历史的沿革,社会的变迁,给时代留下一个闪光的掠影。
 
 
(谢君中老师美拍)
 
       谢君中对摄影事业钟爱有加,痴心不改,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和镜头来记录社会的变迁,时代的发展,追逐一个孜孜以求的摄影梦,一个完美的梦,一个塑造绚丽人生的梦,也是一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五十多年来,他凭着一个执著的追求,专注自己的摄影事业,从青年时代到中年时代,直到古稀之年,仍然坚持不懈地工作着。他的业务范围很广泛,除了为人民群众做好摄影服务以外,还经常参加县区以内的重大会议采风,到乡镇、街道、各单位采拍好人好事,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做好新闻宣传,他还经常到外地名山大川和祖国风景名胜地进行采风,拍照,足迹踏遍全国各地,留下成千上万幅精美的照片。
 
       为了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非遗项目车舆文化之乡,扩大平舆的知名度,2017年,谢君中同志除了搞好自己的门店业务以外,还经常深入各乡镇调查研究,收集与太平车有关的资料、实物、照片等,全程跟踪拍照,扩印组稿,并制成像册,为申报“车舆文化之乡”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。平舆县车舆文化之乡很快上报,并顺利通过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的验收、论证、批复、宣布。从此,“车舆文化之乡”的美名永远载入史册,天中大地上又升起了一颗璀璨的非遗之星。
 
 
 
坚持,硕果累累
 
 
 
       “一分辛劳,一分收获”,在摄影事业上,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,谢君中坚持锲而不舍地用镜头书写自己的人生,用相机追求自己的梦想。在社会上留下了数不尽的闪光镜头,从六十年代初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他所拍摄保存下来的风景、人物、生活、艺术、新闻等照片成千上万,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生动、殷实,令人难忘的故事。为了寻找和拍好一张照片,他不惜花费大量的心血和资力,直到他心满意足为止。为了拍摄三山五岳及黄山、漓江、西湖、长城等名胜古迹照片,他曾多次辗转此地,深入大山深处采风选景拍照,用镜头谱写祖国山河的壮丽画卷。
 
 
 
(谢君中老师在采风)
 
         1987年他拍摄的作品《为了祖国》,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摄影大赛中获二等奖。
        2008年拍摄的《农家书屋受欢迎》作品获中宣部、文化部、团中央,全国妇联等九部委颁发的“我与新农村建设”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二等奖。
        2008年拍摄的作品《畅所欲言》获河南省政协组织的首届“协商杯”政协工作摄影大赛优秀奖。
        2014年12月4日《河南日报》《大河网》《驻马店日报》《天中晚报》等多家新闻媒体同时分别专题报道了《老谢镜头中的时代变迁》,对他的事迹进行了系统全面地报道。同时,他的作品还经常在《新闻老兵》《博生活》《平舆特刊》《舆乡风》《平舆县志》等省市县报刊和书籍上发表与收录,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。他还连续五届被选为平舆县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届政协常委,驻马店市第一届政协委员,驻马店市老记协会员,驻马店市文明生活与本土文化研究会会员,平舆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。
 
        最近,他还计划把自己多年来积存下来的照片结集出版一部摄影作品集,奉献给读者,名字暂定为《镜头,在追梦中闪光》。
上一篇:新疆喀什:亚洲最大的牛羊交易市场交易火爆
下一篇:江西上饶:云雾缭绕美若仙境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